以下文章來源于BSU世紀視聽 ,作者曹婧
https://mp.weixin.qq.com/s/hbNiFZHjJM5mjZwv8dzcKA
中國體育用品聯合會3月份發布的《新冠肺炎疫情對中國體育用品企業影響的調研報告》顯示,國内經營體育用品的企業裡,受到中度以上程度影響的企業占據75%,受到重度影響的企業占據20%,隻有25%的企業表示影響較輕。
疫情雖然令人心惶惶,卻也讓人們看到了生命安全、身體健康的可貴,而體育用品行業,在經曆了短暫的行業“寒冬”之後,因為全民健身熱潮的翻湧看到了行業發展的新轉機。
1月23日,武漢正式封城,所有市民無特殊原因不得外出,這座擁有千萬人口的大城市一下停擺,陷入最艱難的處境中。緊随其後,全國各省紛紛啟動一級響應,呼籲民衆如無特殊原因不要外出、居家隔離。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打亂了人們的生活,使人們暫時地遠離了社會的聯系,開始回歸到最簡單自然的狀态。 漫長的隔離期讓人們學會了自己給自己“找樂子”。除了完成必要的學習和工作任務外,為了打發無聊的漫漫長日,人們要麼學起了做飯,要麼開始學習一項技能,又或者通過閱讀來充實自己,總之就是玩轉各種新花樣來填充自己的生活。 此外,居家健身風也在人群中強勢擴散開來。優酷體育開啟了“全民戰疫,健康動起來”專題,發布健身指導視頻,讓大家即使宅在家裡也可以得到專業高校的指導,減輕了疫情期間不能去健身房專業健身的不便。KEEP也在春節期間為用戶制作了“春節居家健康指南”“7天減壓健康計劃”等專題,對用戶實施精準服務,迎來了一波用戶量的猛增。還有抖音裡刷屏的各種健身話題,如#健康dou起來##平闆加速挑戰#等,播放量都達到了億級,參與話題挑戰的人數不勝數,其中不乏明星大腕,其影響之大、範圍之廣可見一斑。這些數據都表明,疫情期間,人們對運動的熱情不但沒有消減,反而成倍上升了。一場全民居家健身的風潮在人群中漸漸流行,成為一種時尚,成為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 為啥會出現全民居家健身風? 首先,新冠肺炎讓人們再次意識到健康才是最重要的,有身體才有進行一切社會活動的基礎,身體才是革命的本錢。所以即使被困在家裡、沒有專業的健身器材進行訓練,人們也想盡一切辦法來保證自己每天的運動量。 其次,疫情給人們帶來了充足的假期時間。複工複産遙遙無期,宅在家裡耗着又太過無聊,所以不少人将目光鎖定在健身運動上,這個既能讓人快樂又能讓人變得更美更健康,而且低成本高回報的娛樂方式。大多數年輕人身處這個看臉、看身材的時代都不免感覺有些焦慮。“胖,就是你不自律的表現!”“一白遮百醜,一胖毀所有!”這些話像口号一樣一次次回蕩在年輕人的耳邊,很多人開始把減肥成功當作一項證明自己擁有意志力、能夠自律的證明。疫情使這個群體中占比最大的大學生們滞留在家,這些平時想運動卻被各種事情安排的學生,終于有了一個巨長的假期來修煉自己。 另外,明星的帶動作用也不可小觑。明星廣受追星男孩女孩的追捧,他們說了什麼、做了什麼,往往對其粉絲有着潛移默化的影響。疫情期間,抖音平台關于#健康dou起來##平闆加速挑戰#的話題引起了大家的競相參加,各路明星大V也紛紛加入其中,帶動了一大批他們的追随者和粉絲,這些話題的影響就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在不經意間就将健康生活的觀念帶給了千千萬萬的人。 (圖片源自網絡) 産能下降、訂單量驟減、庫存大量積壓,這是兩個月前體育用品行業一片慘淡的景象,這些問題使體育用品的生産面臨着前所未有的窘境。但兩個月過去,随着大面積的複工複産以及居家健身潮的熱度有增無減,體育用品産能大幅上升,體育用品行業又活了過來,還迎來了新的生機。體育用品行業的新生機是什麼?應該如何把握? (圖片源自網絡) 雖然中國的疫情已經發展到了後期階段,但國家對于各方面仍然沒有一絲松懈,繼續嚴防嚴控境外輸入、嚴格把控複工複産标準關,尚未解除危機的地區仍不允許人員返回。在這樣的形勢下,居家健身仍是很多人們開始選擇或者繼續保持的健身運動方式,健身APP/直播健身、家庭小型運動器材、趣味健身器材等的需求也依然保持在一個很高的水平。 健身APP可以繼續推出每日健身活動并且創新參與活動的方式(如進一步增加趣味性和互動性)、發布專業健身指導的視頻、聯合大V明星進行推廣,增強大V明星與粉絲的親密度(如定期發放粉絲福利、加大對粉絲的獎賞力度等),通過明星效應增加自己品牌的知名度,吸引更多的用戶前來使用,實現注意力的集中。 各大體育用品商應加大對家庭健身小型器材研發和生産的投入,做出集趣味性與有用性于一身的産品,并通過有吸引力的廣告形式投放到各種網絡平台上,引起人們的關注;同時向人們傳達“健康生活、簡單健身”的理念,讓人們明白不是一定要在健身房、使用高端的器械才能進行健身,運用小型的器材搭配合理的訓練,同樣能夠達到十分良好的健身效果。 即使疫情結束之後,這段特殊的時光帶來的人們對強身健體、健康生活理念的增貳強和需求的增加,也将是未來體育用品行業革新發展源源不斷的動力。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于困境中尋求生存之道,能夠大大提升企業的行業競争水平和抗風險能力。所以,塞翁失馬也不一定全是壞運氣,它也可能帶來更好的自我提升。 作者/曹婧 指導老師/胡岑岑 輪值主編/張淩霄 責任編輯/黃怡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