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學生天地» 作品展示
作品展示
實習作品 | 自媒體時代,“蹭熱度”要守住底線
發布時間:2021-04-03

山東臨沂拉面哥16年來始終堅持一碗面三塊錢,被拍上傳視頻網站火了。今天,拉面哥卻陷入了被圍追堵截的重壓之下,在流量的攫取和熱度的煎熬中,變得尴尬而耐人尋味。

a46dd4b8744f4fe59a4a7f255cbc13fb.jpg

自打“拉面哥”堅持賣3元一碗在某段視頻平台爆火,獲得了上億流量後,各個短視頻的博主們紛紛湧向“拉面哥”的面攤圍了個水洩不通,在周邊或架起“長槍短炮”,或支起手機,有的人不斷向“拉面哥”提問,有的人在拍攝和“拉面哥”的合照,甚至有的人直接開始直播,一邊把鏡頭對向“拉面哥”一邊說着“點關注”“刷禮物”之類的話。


面對突如其來的圍觀,沒有怎麼接觸過自媒體的“拉面哥”一時間不知所措,面對這些自媒體人的“熱情”,開始一點點介入他的生活,他也不知該如何保護自己。

7f41a3c19e6b436684a59783ad57a9c9.jpg

一些自媒體人在“圍觀”拉面哥

這些舉動,似曾相識。前些年,因參加《我是大明星》《星光大道》等節目被我們熟知的“大衣哥”——朱之文,在回到山東老家後也有着同樣的遭遇,被圍觀、被直播,粉絲敲門想見“大衣哥”不成就直接把大門踹飛,“大衣哥”隻能無奈被“請”了出來,最後通過報警才得以處理。

411e701a5ea1489390d3b30fbdc34eb5.jpg

這些現象不禁讓人疑惑,素人突然爆紅之後,為什麼一些自媒體人會這樣做?這種無底線“蹭熱度”的行為為何如此頻繁?

01

熱度和流量背後的商業邏輯:

是強行占有還是利益攫取?

随着科技水平的快速提高,生活節奏的加快,如今很多年輕人更傾向于使用手機、筆記本進行碎片化地閱讀,浏覽信息,獲取資訊。


根據《第45次中國互聯網絡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止2020年3月,我國網民使用手機上網的比例達到99.3%。這為短視頻軟件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礎與環境,以快手、抖音為首的短視頻軟件規模迅速擴大,擁有衆多用戶,流量一詞也逐漸被大衆所認識。2019年12月,手機網民經常使用的各類App中,短視頻的使用時長排名第三,占比11.0%。可以見得,通過觀看短視頻來消磨時間,已經是一種很常見的方式。

2cbb0682a9834b5eb979403074e9fe83.png

bb0ab2a0a4674be19b46fc4452774efd.png

什麼是流量?


互聯網的流量可以簡單理解為用戶訪問數量,有了流量,就可以用流量轉化,例如與廣告商進行商務合作,通過在自己視頻中植入廣告,實現流量變現,這其實是很多僅觀看短視頻的用戶所不知道的流量營銷。


所以說,對于短視頻博主,擁有一定流量就可以盈利,并且占有的流量越大,盈利越多。可以說是一種快速積累财富的方法,其本質是由流量産生的


素人“大衣哥”“拉面哥”的爆火,讓大量短視頻博主發覺這是一個賺取更多流量,獲得更多熱度,吸引更多受衆注意力的大好機會。于是拿起設備,不遠萬裡也要讓自己的視頻賬号上出現所謂“頂流”的身影,抓緊時間趕上這一波流量,蹭一蹭熱度。


但是,為了赢得更多的關注度,來提升自己的賬号的影響力的變現能力,從而獲取流量和熱度背後的商業價值,“蹭熱度”的行為越發沒有了底線,也不顧及是否會對“大衣哥”“拉面哥”這些普通人的生活造成負面影響,而一味的追求更多的流量和熱度帶來巨大的收益。熱度和流量的背後有其商業邏輯,但是毫無顧忌的利用熱度和流量賺取财富就是強占和攫取。

5b645d2b8b634cafb02ea987c5923934.jpg

某短視頻網紅正在拉面攤附近直播

02

從業門檻低,

行業要求需要擡高标杆

       相比于傳統媒體而言,想要從事自媒體行業,并不一定需要擁有專業的媒介知識,甚至于拿起手機就可以開始直播。


根據《第45次中國互聯網絡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止2020年3月,在我國網民群體中,學生最多,占比26.9%;其次是個體戶/自由職業者,占比22.4%。

cbd4263e56944ac4b2173862879f8e46.jpg


無論什麼年齡、什麼職業,都可以成為短視頻博主或運營一個公衆号,來獲得流量。一方面,因為沒有儲備專業性的知識,一部分自媒體人并不清楚在内容發布上有何限制,也并不清楚如何以正确的方式獲得所需的信息;另一方面,自媒體行業雖然發展迅速,但發展時間并不長,目前來說,還沒有一套完整的行業要求對其進行約束,原本适用于傳統媒體的法律法規并不完全适用于自媒體行業。


由此,才導緻一大堆自媒體人在“拉面哥”“大衣哥”等素人爆火之後,如飛蛾撲火一般湧到他們面前,沒有底線的“蹭熱度”,過度消費他們爆紅帶來的流量。


此外,從保護社會成員個人的形象和利益來說,使用媒介傳播的權力、依仗新媒體平台的利益生成機制對社會個體形成媒介傳播的壓迫,也是媒介流量變現時代需要考慮的問題。


肆意地任由前端自媒體人員越過生活基本界限、侵入被拍攝者的生活半徑,沒有基本的媒介素養和權益分享,這種侵權,是否可以被定義?是否可以被規範?難道這種過度傳播形成的影像暴力,就沒有行業自行規範措施進行糾偏嗎?“拉面哥”和“大衣哥”的遭遇,也無聲地說明:是時候提升自媒體上載内容的數字标杆了,讓被過度侵權的社會個體得到基本的利益和權益保護,是這個媒體泛化傳播時代需要考慮的内容。

傳播規範,先規範誰?

“拉面哥”“大衣哥”的遭遇并非個例

 從“拉面哥”的視角來看,作為淳樸的普通老百姓,堅持賣3元一碗的拉面十多年,他的善良本應該被人們稱頌,卻被無良自媒體人無底線的“蹭熱度”,無底線的介入他的正常生活,導緻現在的拉面攤已經無法正常營業。這些傳播行為是不規範的。

fe3077b97e1442af87bf3aca052b3454.jpg

某網友發布的微博

關于自媒體人對“拉面哥”等人過度圍觀的現象,很多專業媒體也作出回應。

“流量越大,責任越大。在互聯網平台,随着粉絲量的飙升,有些網紅逐漸迷失了自己,把網民給的影響力當成任性的資本。”

——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 楊興東


“自媒體既然是‘媒體’,就必須遵守基本的媒體倫理,承擔起媒體的社會責任:監督與糾正不良現象、協調社會關系、傳承文化、提供娛樂、引導大衆、傳播資訊。”

——《逐利,底線何在?》 創新世界周刊


“自媒體也該遵守基本的媒體倫理,别把什麼話題都做成流量生意。時下,很多大号設置議程和帶動節奏能力很強,很多所謂網絡熱點或熱門話題都是其用爆款‘制造’的。在此情況下,這些自媒體大号更應有這樣的角色認知:它寫了什麼,傳遞了什麼事實,表達了什麼态度,都應考慮其社會後果,而不是為了流量,将基本的操守棄之腦後。”

——和訊網

e007ec935fba41379db3f65e04e502da.jpg

打着弘揚善的旗号,行的卻是無底線之舉。

這些自媒體人,以犧牲他人利益作為代價來謀求自身利益的行為,從倫理上,從道德上,都是惡劣的、脫離規範的。

身處流量時代,想要博得關注并不可恥,但若将一己私利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之上,便是走向了行惡的方向。

媒體的傳播行為需要規範,任何媒體都是如此,守好底線,傳播正能量,拒絕無底線“蹭熱度”,拒絕過度消費,媒體人應該從自身做起。

文/劉若怡

圖/網絡

指導老師/陳志生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