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來源于BSU世紀視聽 ,作者曹婧
近日,全國36所強基計劃高校陸續發布2020年招生簡章,體育測試将成為必考科目,體測不合格者學校不予錄取,兩考生同等條件下擇體測成績更優者錄取。這是繼體育納入中考之後的又一重磅消息,意味着體育成績将對學生的高考錄取結果起着直接影響。一直以來,社會各界對于體育是否能夠納入高考都各執己見、衆說風雲,沒有一個明确的定論,這次算是給這個沒有結果的讨論一個階段性的答案:體育成績可以作為影響高考錄取結果的因素存在,而且有它必要的價值和意義。“學校體育教育發展”、“學生體質和素質”再次出現在大衆的視野中,這次是一次極為高調的出場方式。
體測能真正促進學生體質增強嗎?
“你的語文是體育老師教的嗎?”“你的數學是體育老師教的嗎?”“你的英語是體育老師教的嗎?”這些不乏調侃的問題在影響着我們對于體育課的認知——似乎體育是一門誰都可以教、不看教者内涵和學識的傻瓜學科。從小在學校裡,我們的體育課常常因為“正科”需要,就被無故擠占;又或是刮風下雨,被告知不适宜上體育課,讓同學們留在教室自行自習;在校外,父母也并不重視孩子的體育鍛煉情況,又或是重視了但沒有監督孩子落到實處,體育似乎一直可有可無、一點兒也不重要。“體育不就一門副科而已嗎?有必要重視麼”,這種想法在我們的認知裡根深蒂固。
(圖片源自網絡)
将體育測試成績納入高校錄取評定體系,能夠通過“高考指揮棒”的作用倒逼基礎教育對學生體育的重視,引起學校、社會、家庭及學生個人對于體育鍛煉的關切、投入時間和精力,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體育在學科中的地位,為有效提高學生身體素質、進一步推動學校體育向前發展開拓了條件。
但即使體育在高考中的權重上升,一下“麻雀變鳳凰”,這一舉措能真正提高學生身體素質嗎?就目前36所強基計劃高校公示的體育考核的辦法,實在要對這個期望打一個問号。體育考核内容以肺活量、立定跳遠、坐位體前屈、50m跑等為主,重視學生的心肺功能、爆發力、柔韌和速度訓練,缺乏耐力考核,僅有武漢大學和國防科技大學設置了中長跑耐力測試。簡單易過的考核内容勢必會造成依舊怠慢體育鍛煉的現象,高考的指揮棒可能淪為突擊體育成績的指揮棒,學生依舊不重視體育鍛煉、學校和社會的監督作用依然空懸,體育“麻雀變鳳凰”,隻不過是金玉其外罷了。
(截圖源自高考直通車微信公衆号)
要想讓學生體質真正向好,僅僅将體育納入應試考核的範圍是不夠的,轉變青少年對于體育運動的認識、提高青少年體育鍛煉意識才是最重要的。
學校體育為何難以發展?
近些年來國家出台了不少鼓勵青少年進行體育鍛煉、積極參與運動的政策。如2007年5月7日國務院下發的《關于加強青少年體育增強青少年體質的建議》,提出要全面實施《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标準》,大力開展“全國億萬學生陽光體育運動”,鼓勵學生陽光運動,感受體育活動的快樂。2012年,國務院發布53号文件,明确加強學校體育的總體思路、主要目标和具體方法,着力培養學生體育愛好,促進學生全面發展。2018年8月教育部等八部門又印發了《綜合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實施方案》,倡導家庭、社會、學生自身形成合力,共同防控青少年兒童近視問題。
盡管這些政策為青少年體育鍛煉創造了良好的條件,但為何青少年體質仍不斷下滑,其原因究竟在哪?
首先,是我國自改革開放以來社會發生的巨大變化,經濟持續高速發展、基礎設施建設水平不斷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逐步向好,交通便利,生活便捷。青少年的生活環境和行為習慣都被大大改變,充足的物質供給使青少年出現營養過剩超重甚至肥胖的現象,便利的生活使青少年減少了在體力勞動上的負擔,削減了青少年進行身體運動的時間。
其次,中國自接入互聯網以來,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網絡空間得以巨大發展,青少年從出生以來就生活在這個信息社會中,虛拟世界的樂趣橫生,使他們不再以傳統的身體活動作為休閑娛樂的主要方式,而是轉向電子遊戲、網絡聊天,久坐不動的靜态娛樂成為了青少年最青睐的方式。
升學、高考的壓力也是壓縮學生進行體育鍛煉時間、減弱其體育鍛煉效果的重要原因。繁重的課業壓力和升學壓力、應試教育的“怪圈”,讓青少年無法脫離成績來正視一門課程,而體育長期不受重視的地位也使得這一問題更加突出。睡眠時間不足、課業負擔和壓力大、沒有多少時間進行體育運動,這些問題使得學生在透支身體進行學習,“鴨梨山大”的他們既無法保證充足的睡眠又承受着身心的雙重壓力,身體素質在這樣的日積月累中每況愈下。
(圖片源自網絡)
其四,社會對于學校體育運動傷害事故的責任分擔機制和社會賠償保障制度依然空缺,這使得老師怕無端引火上身,不敢放開手腳去鍛煉學生,大大削弱了體育課教學過程的效果和課程結果。 最後,充滿溺愛的家庭環境也使很多孩子從小就喪失了對運動的興趣,在生理發展适宜進行運動刺激的時段被父母過度保護,錯失了培養體育興趣的最好時段。
學生體質問題如何解決?學生體質問題如何解決?
從社會來說,完善學校體育運動傷害事故的責任分擔機制和社會賠償保障制度,讓教師能放開手去對學生進行體質訓練,确保一個公平的、學校與家庭互赢的環境。
從學校來說,要落實國家政策及其各項專項活動的實施,把學生的體育鍛煉真正落到實處,給予學生充足的體育鍛煉空間,營造熱愛體育的校園氛圍,使學生真正重視體育、愛上體育。
從家庭來說,一定要抛棄“溺愛式”的教養方式,要看到本質、看到長遠。一個人,隻有擁有強健的體魄和健康的靈魂這二者,才能成為一個真正全面發展的完整的人。
從自身來說,青少年應當與網絡中虛拟的世界保持一個安全距離,多多進行體育鍛煉、參與各種活動,在現實中尋找滿足,在體育中收獲樂趣與認可。
作者/曹婧
指導老師/胡岑岑
輪值主編/張淩霄
責任編輯/黃怡靜